万洲国际及康师傅在本年度打入全球50强企业,但欧晰析发现中国20强企业之中隐藏了三间收入与全球50强媲美的企业,包括伊利、蒙牛以及中国粮油,它们的销售额主要来自国内消费,所以缺乏国际知名度。 欧晰析相信中国企业卧虎藏龙,有一些表现出众的公司可能因未上市而榜上无名。
大型快消品企业在推动增长方面遇到挑战,同时受到激进投资者要求增加利润的压力,并购活动因此增加。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低利润促使企业走向国际化,不仅增强了在本土市场的实力,也透过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,发掘新的供应和多元化产品的机会。万洲国际和贵州茅台均在利润更丰厚的国际市场扩展业务,希望能够瞄准新的消费者。
在这些并购活动的推动下,全球50強领域的收入增长显著复苏 ,从2016年的0.5%上升至2017年的5.7%,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位。
除了典型的并购路线,全球50强企业亦增加了对创新产业的收购和风险投资,以迎合不断转变的消费者行为,把握新兴数码科技的潜力。 以下是一些具代表性的例子:
虽然全球50强企业的收入增长已经大幅改善,但它们的有机增长率仍然落后于行业平均值,凸显了透过并购实现转变和增长的必要性。 中国20强企业的情况则更为复杂,其中3间最大的龙头企业已占据了饮食杂货领域近半的收入增长,余下17间企业的平均收入增长率为8.6%,较为接近全球50强企业5.7%的平均增长率。
欧晰析的报告指出,中国餐饮类的激烈竞争导致增长放缓,企业为了保证利润,而不会在研发、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做必要投资。
欧晰析企业管理咨询联席合伙人郭思贤先生表示:“传统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,中国20强之中的部份企业仍继续将重心放在传统市场上面,结果利润不断下跌,难以实现增长。 例如消费者开始对手工啤酒和红酒产生兴趣,传统啤酒市场似乎已陷入饱和。 科技发展和千禧一代消费者为全球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,中国市场也面临类似情况。”
他注意到:中国经济增长推动消费力大幅增强,容许企业因应需求上升而灵活提升价格;中国的电子商贸/移動技术发挥了较强的颠覆性力量;领导者或在任者较为开明——这些因素令中国市场更加充满活力和竞争力。
全球50強在中国的发展情况
欧晰析的报告指出,全球50强企业在中国市场缓慢进展,但市场占有率仍远远落后。 在全球50强企业之中,个人护理(2010年为41%,2017年为36%)和非酒精类饮品(2010年为22%,2017年为19%)的实力较强,但两者的市场占有率均在下跌。 相比之下,全球50强企业在包装食品方面虽然显著落后,但正在缓慢提升(2010年为6%,2017年为9%)。 全球50强企业在中国唯一持续增长的强势领域是家居护理(19%占有率)。
郭思贤先生表示:“虽然形势越来越艰巨,但仍然有丰富的增长机会。 若有企业希望晋身中国20强甚至全球50强,可以考虑以下建议:
郭先生总结道:“我们建议这两类企业都要了解千禧一代消费者,切勿安于现状,透过推出新产品类别和突破传统界限来开拓新的领域。 ”
欧晰析和The Grocer的2017年全球50强排行榜前10位:
欧晰析的2017年中国20强排行榜前10位:
Find out more about Adam Xu, Partner.
Read the full version of the OC&C FMCG Global 50 Report.
要访问完整报告,请填写以下表格。
"*" indicates required field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