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威士忌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。其中,单一麦芽威士忌凭借独特的酿造工艺、丰富的风味层次和高端的市场定位,逐渐赢得中国消费者,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青睐。中国威士忌市场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革,也为国内外品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。
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,长期以来传统白酒深受国人喜爱。但随着全球化和消费者偏好的多元化,国际烈酒逐渐进入大众视线。2023年中国酒类市场零售额达22,476亿元,国际烈酒虽仅占4%份额,不过2017 – 2023年以9%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,远超其他品类,备受关注。
在国际烈酒里,威士忌是后起之秀,市场份额仅占国际烈酒总零售额的16%,低于干邑(75%) ,但过去六年增速近10%。2023年,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达150亿元,发展势头强劲。
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,传统白酒长期占据主导地位。然而,随着全球化和消费者偏好的多元化,国际烈酒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。2023年,中国酒类市场零售额达22476亿元,国际烈酒虽仅占4%的份额,但以9%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,远超其他品类,成为市场焦点。
在国际烈酒中,威士忌作为后起之秀,2023年市场规模达150亿元,占国际烈酒总零售额的16%,低于干邑(75%),但过去六年增速接近10%。
威士忌市场在2012-2016年因经济波动和反腐倡廉政策而下滑,但近年来随着日本威士忌和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的兴起,市场实现强劲复苏。
单一麦芽威士忌采用100%麦芽大麦酿造,且在单一酒厂蒸馏,口感浓郁醇厚,档次更高,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,也常用于商务馈赠和宴请。销售渠道上,调和威士忌多依赖夜店、酒吧等即饮渠道,而单一麦芽威士忌则以零售为主,消费场景拓展至送礼、收藏等高端场合。
然而,单一麦芽威士忌市场因供需失衡导致价格波动。发展初期,供应短缺、价格不透明和收藏热潮推高了价格,随后因需求理性和经济降温而回落。目前,威士忌市场的GTM管理尚不成熟,库存和价格差异问题凸显,有效管控渠道和价盘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。
中国威士忌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,市场集中度较高。在调和苏格兰威士忌品类中,中国市场CR5达85%,远超法国(54%)、英国(66%)和日本(58%),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和日本威士忌的情况类似。
当前,中国威士忌市场由国际知名酒类生产集团主导,它们凭借优质产品、深厚的品牌底蕴及多品牌策略,构建了强大的竞争力。麦卡伦凭借品牌影响力和经典风味,占据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约27%的市场份额,深受精英群体青睐;三得利集团则以丰富的产品线和亚洲市场积累,主导日本威士忌赛道。
随着威士忌市场的升温,帝亚吉欧、安格斯・邓迪等国际烈酒巨头纷纷在中国建厂,古越龙山、古井集团等国酒企业也积极布局威士忌领域。这些企业的拓展与创新正在重塑市场格局,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目前,威士忌在中国的受众相对较少。中国人均烈酒消费量为2.2升,远低于韩国、俄罗斯、美国等国家,未来发展空间广阔。
年轻一代的崛起推动了威士忌的流行。与白酒相比,威士忌的国际文化和时尚感更契合消费力强、追求新潮的年轻群体。随着饮酒代际更迭、文化推广和消费者培育,威士忌有望转化部分白酒客群。
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也为威士忌市场扩容带来契机。除商务宴请外,个人休闲、亲友庆祝等场景中,威士忌也成为新选择。在这些场景中,消费者不仅关注口味品质,还注重品牌形象与社交契合度。因此,各大品牌积极探索创新场景,深化消费者教育,以拓展市场份额。
随着中国威士忌产业链的逐渐成型和新一代消费者的日益成熟,威士忌赛道展现出广阔前景。
对投资者而言,欲把握威士忌赛道的商机,应聚焦成长品类,深入评估资产的产业链、商业化能力及品牌资产,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。
品牌方则需紧跟市场步伐,深入挖掘消费场景,加强消费者教育,提升渗透率和忠诚度。面对日益复杂的渠道结构,品牌方还需灵活调整策略,优化渠道布局与价格管理,以构建更稳固的市场竞争力。
Partner
大中华区合伙人
要访问完整报告,请填写以下表格。
"*" indicates required fields